Hi! Welcome to my world!
将调查工作通过公益游戏的方式“众包”出去,458,832份在线文档的维基百科的游戏思想,聚集民众协作的力量,为公平公正公开的美好社会做出努力!
一位软件工程师,把所有政府开放的扫描文件转化并摘要为458,832份在线文档,并建立了一个网站,让任何人都可以去查询这些公共记录,调查违法细节。开发团队用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,又花了区区50英镑临时租用了服务器来托管文件。就这样,这款名叫《调查你处议员的开支》的游戏上线了。游戏上线仅仅三天,众包活动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。20,000多名玩家已经分析了170,000多份电子文档,访客参与率高达56%。案例出自《游戏改变世界》
游戏,已经不是打发时间的休闲娱乐了,游戏直接参与了一轮政治改革运动。民众也不再只是吵闹着要求改变,而是投入时间和精力,创造改变所需的证据。他们正在通过游戏改变世界。
为何游戏中的协作效率远超现实世界
2009年,英国议员滥用公款报销个人账单丑闻接连被媒体曝光。英国三大政党、300余名议员卷入其中。《泰晤士报》甚至以“英国议会史上最黑暗的一天”来形容“报销门”丑闻,抨击议会制度存在导致议员贪污腐化的严重漏洞。
当丑闻爆出的时候,公众对此义愤填膺(可能你在中国见怪不怪),要求公布所有国会议员开支的详细会计报表。作为回应,政府答应公布四年来国会议员报销的完整记录。但在普通人看来,政府拿出的数据只是为了阻止公众对丑闻做进一步调查。这些数据未经分类,只是把数百万份开支表单和收据扫描成了电子文档,文件存储为图像格式,根本没办法进行直接搜索和前后对比。《卫报》的编辑们知道,如果全靠自己的记者来整理、理解这批数据垃圾,所耗时间几乎不能接受。所以,他们决定争取公众的直接帮助,换句话说,他们把调查工作“众包”出去了。而众包的方法,是一款游戏!
一位软件工程师,把所有政府开放的扫描文件转化并摘要为458,832份在线文档,并建立了一个网站,让任何人都可以去查询这些公共记录,调查违法细节。开发团队用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,又花了区区50英镑临时租用了服务器来托管文件。就这样,这款名叫《调查你处议员的开支》的游戏上线了。
游戏化的力量
游戏上线仅仅三天,众包活动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。20,000多名玩家已经分析了170,000多份电子文档,访客参与率高达56%。与此对比,维基百科的访客中,只有4.6%为在线百科全书做出了贡献。再考虑到会计实务工作沉闷乏味的性质,此事就更加惊天动地了。
游戏专门设有一个栏目,题为“迄今为止,我们从你们的工作中所得到的成果”,这一页把单个玩家的努力放入了一个更大的背景中。游戏发现了如下关键结果:平均而言,每名议员的开支是其年薪的两倍甚至更高;薪水最高为60,675英镑,支出却高达140,000英镑;纳税人对议员个人物品开支的总负担额为每年8,800万英镑。每名议员提交的数据和文件数量介于40-2000份之间;利用在线地图,比较了申报的总交通费与议员从家乡到伦敦国会的实际距离,从而便于发现议员多报销的差旅费。比如,来自邻近地区的议员申请报销的费用是21,534英镑,实际路费为4,418英镑;也有人申请报销10,105英镑,而实际路费仅为1,680英镑。事实证明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
这些曝光出来的数字,说明报销吃空额的情况,远比最初怀疑的要普遍。政府也动了真格的:至少28名议员辞职或宣布有意在任期结束后退出政界;2010年初,司法程序启动,对玩家们发现的四名议员进行刑事调查;政府勒令数百名议员偿还总计112万英镑的报销款。当然,这些并非全是玩家的功劳,但毫无疑问,这款游戏扮演了关键角色。(案例出自《游戏改变世界》)
游戏,已经不是打发时间的休闲娱乐了,游戏直接参与了一轮政治改革运动。民众也不再只是吵闹着要求改变,而是投入时间和精力,创造改变所需的证据。他们正在通过游戏改变世界。
游戏整合“人力资源”
看完刚刚的案例,也许读者会有疑问,发动民众参与寻找文件中的证据,为什么一定要用游戏化的方法呢?对于我们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人来说,好像直接行政命令就可以了嘛。且慢,还记得哲学家伯纳德·苏茨对游戏的定义吗?游戏,是自愿尝试克服种种不必要的障碍。这自愿二字,可是关键所在。对于行政命令,我们大多会有抵触情绪,最不济也是觉得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,何谈积极参与呢。但游戏就不一样了,我们来看《调查你处议员的开支》中的一些设计:
游戏界面让你很容易采取行动,可以立刻看到自己的作用(是不是想起来上一篇文章讲的游戏反馈机制 :P)。检查一份文件时,你会在游戏界面看到一排明亮发光的按钮,根据自己发现的内容来判断按哪一个。首先,判断自己在看的文件属于哪一个类型:报销申请、收据、发票、采购、订单等等。接着判断文件的“有趣程度”:有趣、无趣或者“调查这个!我想知道更多!”。当做出选择时,按钮会亮起来,可以带给你满意的生产效率感,哪怕你找到的是一份没有什么意义的空白页,你也会感到,铛铛铛——事情正在推动!而且,这里总有着成功的真正希望:找到下一个“有趣内容”的可能性,驱使着你快速浏览一份又一份的文件。
此外,游戏中的实时活动反馈会显示最近登录的玩家姓名,以及他们在游戏中所采取的行动,这种反馈给游戏带来了社交感。就算你并没有与其他玩家直接互动,也和她们同时出现在网站上,分享着相同的体验。此外,还有一系列贡献最大的玩家名单,以刺激短期和长期参与行为,如过去48小时贡献最大者以及网站创建以来贡献最大者。网站上还有一个“最佳个人发现”页面,标注了单个玩家的关键发现。有些发现结果是挑战人们容忍度的顶级奢饰品,比如价值240英镑的肖像画,价值225英镑的钢笔等等(好像不算啥……)。
总之,这些游戏化的设计,能够让玩家自愿,或者说迫不及待地主动参与进来,这才是游戏的本质之一。21世纪缺少的不是资源,而是资源的整合方式,而游戏是“人力资源”最合适的整合方式。
维基百科的奇迹
维基百科在2001年上线,是全球第六大网站。在全球有280个不同语言的独立版本,累计超过4000万个条目,总注册用户将近7000万人,总编辑次数更是超过21亿次。但是,你能想象吗,维基百科并不属于任何一个组织,也没有一个所谓的“管理团队”!各位在管理岗位上的读者,你们是不是要脸红一下 :P。可以这样说,维基百科完全是靠民众自发参与建设的,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众包项目。
维基百科最活跃的贡献者很早就意识到了,它和游戏有非常大的相似性。50多个顶尖的维基百科贡献者说:“针对维基百科的上瘾性以及它产生‘维基百科狂’的趋向,有一种理论认为,维基百科就是一款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(MMORPG)。”它在三个关键点上,采用了和MMORPG一样的运作机制:
首先,维基百科是一个良好的游戏世界。它的超大规模激起了我们的敬畏和惊奇感,它藤蔓错节的导航又鼓励我们的好奇、探索和合作。其次,维基百科有着良好的游戏机制。玩家的行动有直接和明确的结果:编辑后的文章即刻显示在网站上,带给用户强有力的环境控制感。最后,维基百科拥有良好的游戏社群。它兼具丰富的积极社交互动以及集体努力的背景意义。(案例出自《游戏改变世界》)
此外,维基百科的成员们,也在用游戏化目标驱动的方式来激励着自己。首先是以10万篇文章为目标,接着是100万、200万、300万。此外还有可喜可贺的访问量里程碑,即维基百科首次进入500强、100强、20强、10强网站的日子。这些参与者们,无时无刻不享受着为集体做贡献所带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。在魔兽世界中,那些在暴风城门前一次一次倒下,又一次一次站起来的联盟勇士,不也正是被这种集体的宏大所紧紧联系在一起吗。
https://book.douban.com/reading/21401981/
2009年以来,英国议员滥用公款报销个人账单的丑闻接连被媒体曝光,英国三大主要政党共有300多名议员卷入其中,英国社会一片哗然,引发了长达数年的“反腐海啸”。
在“报销门”事件中,时任英国首相、工党议员戈登·布朗被指为其弟报销6577英镑(约合人民币6.9万元)房屋清洁费;时任保守党党鞭德里克·康威花费数万英镑公款,“聘请”他还在读书的儿子担任研究助手,但调查显示他的儿子是在“吃空饷”;时任英国内政大臣雅基·史密斯为其丈夫报销购买苹果手机和观看成人电影的费用;时任英国地方政府事务部长、工党议员芭芭拉·福利特使用公款报销其私人艺术品保险费、住宅保安费等支出,数额高达42458英镑,被称为英国议会“挥金女王”。
这一系列丑闻接连曝光后,英国审计机关对752名时任或前任议员的报销账目开展调查,要求其中389名议员退还总额为112万英镑的报销款,数十名滥用公款的议员被迫下台、辞职或被所在政党开除党籍。英国检方对涉嫌财务作假的3名下院议员和1名上院议员提起刑事犯罪指控,这4人分别被判处9个月到1年半的刑期。
“报销门”丑闻严重冲击了英国公众对议会和官僚体制的信任。英国《泰晤士报》将“报销门”事件称作“英国议会史上最黑暗的一天”。诺丁汉大学政治学教授菲利普·考利则把这次事件称作过去100年来英国政治生活中最腐败的丑闻。
英国被视为西方法律制度最为完备的国家之一,“报销门”让英国曾经引以为豪的议会制度声誉扫地,很多人不禁会问:如此大范围的议员腐败案件何以发生在英国?
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政治学者安德鲁·布里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报销门”腐败丑闻的产生,本质上来源于英国议会制度和法律上的漏洞,议员的经济支出状况长期缺乏外力监督,助长了部分议员和政客的贪婪。
首先,制度漏洞导致监管缺位。布里克说:“权力缺少监管是导致议员报销丑闻的根源。”事件发生前,英国议会内部缺少针对议员财务状况的有效监管,议会财务部门的报销规则一直比较松散和模糊,制度漏洞给部分议员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。
其次,权力封闭运作。英国议会财务制度长期处于封闭运行的状态,游戏规则由议员自己掌控,纳税人无法了解议员使用公款的去向,难以形成有效监督。
第三,特权思想膨胀。英国素有议会至上的传统,议员享有超出一般人的地位和尊崇,部分议员将公款私用视作理所当然,拒绝来自外部的监督和质疑。在“报销门”曝光之前,英国公众和媒体已强烈呼吁议会公开议员支出状况,但享受了既得利益的议员们千方百计封锁消息,甚至动用手中权力试图通过立法阻止公众查询议员报销信息,使得丑闻被长期掩盖。
“报销门”丑闻对英国政坛造成了深远影响,推动了英国多项反腐法案和监管机构的诞生。同时,对“报销门”事件的调查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的政务信息公开进程,官员腐败问题更容易被发现和追究。今年4月,时任英国文化、媒体和体育大臣、保守党议员玛丽亚·米勒因涉嫌虚报房屋补贴引发众怒,只得迅速宣布辞职。(张建华)
来源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官方网站
英国议员腐败案(即“报销门”事件)的解决过程,展现了制度漏洞暴露后公众监督与舆论压力如何推动反腐进程。
1. 制度漏洞与腐败滋生
英国议会的财务制度长期存在缺陷:
监管缺位:报销规则松散模糊,议员可自行制定规则并审查自身账目,缺乏独立监督。
封闭运作:财务信息不透明,纳税人无法追踪公款去向,议员通过立法试图阻止公众查询。
特权思想:部分议员将公款私用视为特权,如时任首相布朗为弟弟报销清洁费、内政大臣史密斯报销丈夫的成人电影费用等。
2. 审计困境与腐败蔓延
由于审计规则由议员自身把控,且涉及752名现任或前任议员的账目,传统审计方式效率低下、阻力重重。议员们利用制度漏洞肆无忌惮,例如保守党党鞭康威为“吃空饷”的儿子报销数万英镑。尽管公众早有质疑,但既得利益者封锁消息,腐败长期被掩盖。
3. 媒体曝光与公众觉醒
2009年5月,《每日电讯报》通过前特种部队军官约翰·维克提供的内部数据,独家披露了议员报销清单。维克利用《信息自由法》漏洞获取未删减的原始数据,揭露了数百万条违规记录。此举引发全民愤怒,舆论将事件称为“英国议会史上最黑暗的一天”。
4. 公众施压与系统性调查
在媒体和公众的持续压力下,英国政府被迫启动全面调查:
审计追责:审计机关对752名议员展开调查,要求389人退还总计112万英镑,数十名议员辞职或被开除,4人被判刑。
舆论推动:公众通过抗议、联署等方式施压,迫使议会打破封闭运作模式,公开财务信息并接受外部监督。
5. 制度重构与反腐机制建立
公众努力直接催生了制度性改革:
独立监管机构:事件曝光10天后,英国成立“独立议会标准管理局”,终结议员自我监管的历史,并推行季度财务公开制度。
规则细化:明确报销范围限制,例如禁止报销成人电影、私人艺术品保险等非公务支出。
信息公开常态化:政务透明化加速,后续官员腐败更易被曝光(如2014年文化大臣米勒因虚报补贴辞职)。
6. 启示与长效影响
这一事件证明:
公众监督不可替代:媒体和舆论填补了制度漏洞,成为反腐的核心驱动力。
权力必须透明:封闭运作必然导致腐败,信息公开既是约束也是保护。
制度需动态完善:英国虽被视为法治典范,但缺乏制衡的体系仍会失效,持续改革是反腐的关键。
总结
“报销门”的解决并非依赖传统审计,而是通过媒体揭露与公众觉醒形成“自下而上”的压力,倒逼制度变革。这一案例揭示了民主社会反腐的典型路径:当权力失去监督时,公民行动与舆论监督可成为破局的关键力量。